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

洪昕創作個展【隨風而逝】Hung Hsin Solo Exhibition: Gone With The Wind

圖片
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?生命的過程中,緣起緣滅僅只於瞬間,它最終會消逝。地球上的任何物種擁有相同的過程,唯獨不同之處僅止於時間已矣。或許,你曾想過消逝之後會是什麼?對於未知的迷茫,也讓我們更想好好體會生活中遇見的人、事、物。已逝去的過往,在最後的那刻將會如何被留下,我們可能沒有答案,但是藝術家洪昕,她帶著獨到的觀察視角,將消逝的樣貌留存與延展。美好,卻也帶著淡淡的憂傷。   生命的延續 年幼時期洪昕與外公的田野散步時光,偶爾會看見因農藥或除草劑而中毒的鳥類遺體,這裡是她私人博物館中的鳥類標本室,欣賞著鳥類美麗的羽毛,搭配外公簡單的介紹,儘管生命已逝去。外公家門口有棵相當大的鳳凰樹,鳳凰樹被譽為世界上色彩最鮮豔的樹木之一,然而每年秋冬掉落的樹葉,唯獨葉脈的中勒部分最為明顯,能當畫筆在泥土地上繪畫。童年過往影響她對於動、植物軀殼或殘骸的觀看方式,死亡的小動物彷彿沉睡般,枝葉的枯萎,凋零卻還是存在著另一種美,對於生命的好奇,洪昕從自己身邊的事物去探究與思考。   藝術的有趣之處在於沒有限制,創作者選擇最適合的表現方式,呈現自我的觀點,讓作品帶著觀者體驗並進行對話。洪昕的創作包含平面繪畫以及裝置作品,她將個人情感投射於生物殘軀、微小事物的形象,以唯美的氛圍重新詮釋當下呈現意象,為了表現消逝的氛圍,選擇以膠彩來繪製。新岩顏料如沙子般的顆粒性質,讓洪昕能在作品中營造多層次的空間,顏色附著力更好,無論精細描繪、暈染或厚疊,皆能彈性運用於描繪凋零的植物、生物軀殼,表現消逝狀態的美;葉脈中勒的造型,每一枝都有獨特的彎曲弧度,選擇合適的彎度與造型來組合,讓細枝重新飄半空中晃盪,纏繞的線也保留在空中飄浮不定,彷彿映照自己內心對於未知的死後世界所感到的徬徨。   「美」的詮釋與表現 日本現代美學家大西克禮 的美學理論中,談及「哀」不僅只是單純的表達我們生活中所體會的現實感動,而是進一步懂得去理解那種感動的心情。洪昕 日常生活觀察植物枝葉的光影變化,以及生物殘骸所給予她無盡的想像,雖然充滿著憐惜與不捨,卻也用繪畫保存當下美,跳脫原先寫實的樣貌賦予更多個人情感在其中。對於畫面的呈現,她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眼中的那種美,並且讓觀眾看見自己發掘的美麗角度,畫面選擇粉色系、柔和的顏色,營造較為溫柔的視覺不致讓人感受噁心,作品在乍看之下無法看出是動物死亡的切片。作品<消逝的你I>場景取自洪昕在海邊偶然發現一

楊淳淳 個展【赤子之心】 Yang Chun-Chun Solo Exhibition:Heart of a child

圖片
  楊淳淳,女性自由藝術創作者,藉由此次的展出,將「赤子之心」系列作品擴展延伸,紀錄生活中所觀察到的事物,並用另一種詼諧童趣的方式表達對這時代的想法。 心中的那個小孩 從小就喜歡畫畫的淳淳,平時便會畫些小插圖記錄自己的心情與日常,從其創作中,看出她質樸的個性,也喜愛嘗試不同創作手法並結合複合媒材,使畫面更加豐富,作品散見於各城市地圖、繪本插圖……等。 幼稚園時期,在牆壁上塗鴉的她,可謂是藝術種子的萌芽,母親發現其對藝術的天份也開始培養她對畫畫的興趣。出生於台中的淳淳,國小便常在畫室學習,在國中美術班三年的薰陶下升上大明美工,之後進入建國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就讀,畢業後曾經當過設計助理,期間經歷了無情的金融海嘯,卻沒有將她擊倒。 藉由早上上班晚上接案的生活熬過那段艱辛日子,於2012年成立了「日淳」品牌,在臉書專頁慢慢地累積粉絲,也曾將作品放置於台灣最大的設計師入口網站「黑秀網」打響知名度,透過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,漸漸的也越來越多人認識她。 關於展覽 赤子之心,源自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」意指如赤子般善良、純潔、真誠的心地。在此次的展覽中,我們看到藝術家楊淳淳用她自己獨特的語彙,繪出一幅幅真摯情感的作品。 赤子之心系列,淳淳規劃三個階段。第一階段紀錄人與社會間的關係,有感於許多傳統工藝、民俗文化漸漸消失而有的感觸。 「你曾看過巷口廟埕逢年過節時,高掛的白底紅框投影布幕與坐在矮板凳或報紙上的大人小孩嗎?」淳淳這麼說。和附近里民一同坐在廟前的廣場欣賞著露天電影,彷彿舊時代的社區聯歡晚會,拉近彼此間的距離。 第二階段是紀錄人跟自然的關係,例如近一兩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球籠罩著低氣壓,考驗著各國的醫療量能與國民的防疫素質,又或者是人與環境間的關係……等等。第三階段為宇宙或虛無的境界──人與宇宙無我之間的關係。例如虛與實、質與量。 淳淳從《老子》中獲得一些體悟與想法,如「無為而無不為」。無為指的並不是什麼都不做,而是「不妄為」。無為是一種處世的態度和方法,凡事總有其內在規律和發展方向。因此為與不為應以此為標的,接受和順應這潛規則,不應妄加任何改變的因素和念頭。   展覽主述 在畫面上,結合現代和台灣傳統文化融合在同一畫面,訴說消逝和同時與時俱進的民俗、民生,去發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未曾注意到的台灣特色,讓自己更發掘台灣文化以及了解自己是誰? 在台灣,許